当前位置:首页 > 平安校园 > 案例精选

小心骗局:先打款给你 再让你借钱给某人

    黄女士,永康人,最近几天,她遭遇了一次“老同学”请她帮忙打款的经历,差一点就被骗了15000元。让人奇怪的是,这样的经历,她的朋友、家人都经历过,她的一个朋友还被骗了8000元。

  “老朋友”又来加微信

  9月20日,黄女士在刷微信朋友圈时,发现有一条加好友信息。点开一看,微信号就是她大学同窗陈同学使用过的手机号,尽管之前就加有对方的微信,黄女士还是添加了,心想在省城工作的人就是潮,微信号也申请两个。

  不一会儿,“同学”主动在新微信号上跟她聊天,没几句之后就切入了“帮忙”主题。

  “她说有一个朋友家里出了点事,她不好意思不借钱,但是借了又怕对方不还,所以想先把钱打给我,再以我的名义借出去,到时候,以我的名义去讨,方便她去要钱回来。”黄女士说,其实就是帮人家过一下户头,打一下款而已,这样的忙她不可能不帮。

  随后黄女士回复,“完全可以”。当时,黄女士还好心提醒同学,借款要小心。

  对方发过来打款凭证

  聊天中,黄女士就随手拍下了自己一张农行卡,发了过去。

  没几分钟,陈同学发过来一张网上银行打款凭证,称钱打过来了。

  “那张凭证显示,对方从建行打款,凭证跟网上银行打款成功凭证是一模一样的,我仔细地看了看,打款金额为15100元,我还想同学真细心,怕我跨行打款产生手续费吧。”黄女士说。

  这时,对方说打款已成功,叫黄女士抓紧打款给她提供的账号上。黄女士刷新了一下自己的账号,发现钱没有打进来。黄女士想可能跨行打款,时间要慢一点,就说再等一下。

  此时对方先说咨询一下银行,不一会儿,发了这么一条信息:“你方便先垫上给我同学应急用吗?我怕耽误他办事,我转给你的钱,几个小时就到你卡上了。”

  那时,黄女士差点照做了。再次查看打款单子时,黄女士发现打款的名字不是同学的名字,不过也姓陈,对方辩解是用表妹的卡打的款。因为听到过很多骗局,此时黄女士起了疑心。

  “我问她表妹不是这个名字啊,我还叫她打个电话过来,她都没有回,只是一个劲地催我先打款,说钱都转给我了,他的父母生病在医院,等钱急用呢。”

  多人中了“友情”陷阱

  黄女士说,对方越催得急她的疑心就越重,按理同学之间不可能这么催。

  随后,她打电话给陈同学求证,也巧对方正在开会,挂断了电话。黄女士拍下截屏图,发到陈同学的老微信账号上,问借钱的是不是她。见是“借钱”的,真的陈同学立马电话回复了。

  电话中,陈同学告诉黄女士,没向她借钱,前几天她丈夫也在微信上遭遇了一模一样的“友情”打款骗局,等给“同学”垫付了8000元款之后,再给同学打电话,发现被骗了。

  “还有我的丈夫,前几天莫名其妙给我打电话,说刚才有点忙,没来得及叫财务打款,我说我从来没有叫他打过款,他才说,微信上发来的消息,差点被骗了。”

  警方提醒,随着微信、QQ等聊天工具的增多,盗号的事情时有发生,发生在上面的各种骗局也层出不穷。不过万变不离其宗,一旦遇上要求汇款的、输银行卡号的,一定要先电话确认,以防被骗。